【2025旅遊保險評測】長者及兒童保額大幅削減!旅遊保險點揀最穩陣?
踏入春夏旅遊旺季,不少人都計劃外遊散心。出發前,購買一份合適的旅遊保險是重要的一步。市面上旅遊保險產品繁多,保障範圍與條款各有不同,選擇時需要特別留意。本文將總結投保時常見但容易被忽略的考量,助你找到真正適合的保障。
保費相若不代表保障一致 比較計劃細節才是關鍵
不少消費者在選購旅遊保險時,會以保費高低作初步篩選,但即使保費相近,不同產品在保障範圍與深度都有明顯分別。
例如市面上針對亞洲地區 7 天行程的旅遊保險,保費大多落在港幣 200 元以下,乍看保障內容大同小異,但實際上涵蓋的細節卻可能大相逕庭。大部分計劃雖提供醫療費用、人身意外及緊急支援保障,但醫療保障額的差異可達數十萬元不等,從港幣 250,000 元至 500,000 元均有,住院現金津貼的金額亦不一致。
在一些保障較基本的計劃中,醫療項目可能僅涵蓋因「意外」所致的費用,未必涵蓋突發疾病,對於年長或有慢性病史的旅客而言,保障或未必足夠。尤其當目的地醫療費用偏高時,保障額不足或會造成額外財務壓力。
大部分保險公司都設有多個計劃供選擇,消費者在作出比較時,不宜單以保費金額或某一項目的最高賠償額作決定,更應根據自身需要,全面考慮各項保障範圍在實際旅程中的重要性,從而選擇最合適的保單。
留意年齡限制及長者保障是否一視同仁
市面上的旅遊保險普遍會因年齡不同而設有保障差異。即使長者或兒童所支付的保費與成人相若,實際獲得的保障卻未必一致,尤其在人身意外及醫療費用方面。有不少計劃對年長受保人設有投保年齡上限,一般介乎 79 至 85 歲,並會調低其賠償上限,有些更只有成人的一半。雖然亦有產品提供與成人相同的保障,但保費通常亦較高。因此,如同行旅客中包括長者或小孩,投保時應特別留意保障有否因年齡而縮減,以免影響真正所需的保障範圍。
延誤與取消保障不一 需細閱條款
航班延誤或臨出發前取消行程的情況日益常見,雖然不少旅遊保險都涵蓋這類額外支出,但實際賠償條件和門檻因公司而異。例如,有些保單要求航班延誤達五至六小時才符合賠償資格;亦有產品對遲到原因設有特定限制。取消行程方面,部分產品保障因確診、住院或近親身故而無法成行的情況;但亦有保單僅涵蓋住院,未必包括輕症或陽性檢測結果等常見原因。如對旅程變數有所顧慮,建議優先選擇條款清晰、涵蓋範圍較全面的計劃。
高風險活動保障條款差異大
旅遊時如計劃參與滑雪、乘坐熱氣球、水肺潛水等高風險活動,更應留意是否獲得適當保障。不同保險公司對於高風險活動的賠償條件差異甚大,有些保險公司僅提供基本保障,或對參與者的健康狀況、活動類型設有限制,投保前應向保險公司詳細查詢,避免日後發生意外時無法獲得賠償。
此外,部分保險公司會提供額外的自選附加保障,這些附加保障可根據個別需求投保,進一步擴大保障範圍,為活動提供更多保障。購買前不妨多作比較,選擇保障條款更貼合行程需要的計劃。
東南亞旅遊安全風險需注意 綁架未必受保
在選擇旅遊目的地時,除了考慮行程景點和旅費預算,當地的治安及風險因素同樣值得重視。以部分東南亞國家為例,當地社會治安可能較為複雜,若不幸遇上騎劫、綁架或勒索等突發事件,旅客在當地求助與理賠程序上都可能會面對不少挑戰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並非所有旅遊保險計劃都涵蓋這類人身風險。即使有保障相關事故的保單,受保人或家屬往往須提供警方正式報告,並於特定條件下才可申請賠償。因此,前往風險較高地區前,旅客應特別留意保單中有關人身安全保障的條款細節,包括是否涵蓋綁架、PTSD後續治療支出等,亦建議事前了解當地緊急支援資源,如領事館、警方或醫療設施的聯絡方式,為可能的緊急情況做好準備。
模擬情境 :一家大小出遊,長者保障是否足夠?
陳先生打算與父母和子女一同前往大阪自由行。在比較旅遊保險時,他發現不少計劃雖然收費一致,但年滿 75 歲的父母只獲得成人一半的醫療保障。他最終選擇了對長者與成人設有相同醫療保障上限的計劃,無需額外付費,亦能確保保障一致,選擇上較安心。
保費高低並非唯一考量 需配合實際出行需要
購買旅遊保險時,與其只看保費高低,更應深入了解每項條款內容,尤其是醫療保障額、年齡限制、行程取消及延誤等實用項目。根據行程性質、同行者背景與個人需求作出選擇,才能確保出門在外時真正獲得應有的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