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基孔肯雅熱】症狀、傳播途徑、與登革熱 / 寨卡病毒分別全解析
全球基孔肯雅熱個案激增,港澳地區也出現輸入個案。基孔肯雅熱是甚麼?與登革熱或寨卡病毒有何分別?本文將分析基孔肯雅熱的病徵、傳播方式、預防重點等,並與其他蚊傳病毒病進行比較,助大家正確認識及強化防蚊措施。
延伸閱讀:【登革熱】二次感染可致嚴重併發症 如何防治登革熱?
基孔肯雅熱是甚麼?
基孔肯雅熱(Chikungunya fever)是一種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蚊傳病毒病,「基孔肯雅」源自非洲馬孔德語中的一個詞,意思是「變得扭曲」,描述患者關節疼痛彎着腰的模樣。雖然基孔肯雅熱已在一百一十多個國家被發現,但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較常見。
基孔肯雅熱|傳播途徑及潛伏期
基孔肯雅熱主要透過帶有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傳播,這些蚊子也是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的傳播媒介,它們主要在白天活動,特別是清晨和傍晚時段,喜歡在人類居住地附近繁殖。基孔肯雅熱通常不會直接人傳人,但在極少數情況下,病毒可能透過輸血或母嬰傳播(分娩時)傳播。
潛伏期
基孔肯雅熱的潛伏期一般為 2 至 12 天,在這段期間,患者可能沒有任何感覺,但病毒已在體內複製,一旦發病,病徵便會迅速出現。
因此凡最近曾前往流行地區而出現相關病徵,應及時求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。
基孔肯雅熱|病徵
基孔肯雅熱症狀主要包括:
突發性高燒:體溫可高達 39 度以上,通常持續數天
嚴重關節痛:基孔肯雅熱最具代表性的病徵,常見於手腕、膝蓋、腳踝、手指等細小關節,嚴重者會呈現「彎曲」姿勢,且會持續數月,甚至數年
皮疹:多在發病後 2 至 5 天出現,分布於軀幹、四肢伸側、手掌及足底,可能會痕癢或脫屑
其他病徵: 包括肌肉痛、頭痛、噁心、疲倦等
基孔肯雅熱罕有重症,急性症狀多數會在 7 至 10 天內消退,患者能在數週內康復,但關節痛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
基孔肯雅熱|與登革熱 / 寨卡病毒分別
基孔肯雅熱 | 登革熱 | 寨卡病毒 | |
主要病原體 | 基孔肯雅病毒 | 登革病毒,四種血清型 | 寨卡病毒 |
傳播媒介 | 埃及伊蚊及白紋伊蚊 | ||
傳播媒介 | 2 至 12 天 | 約 4 至 7 天 | 3 至 14 天 |
主要症狀 | 高燒、劇烈關節痛、 | 高燒、頭痛、肌肉痛、 | 通常無症狀或輕微, |
併發症 | 罕有重症, | 重症登革熱(登革出血熱) | 孕婦感染可致胎兒小頭畸形及神經缺陷、 |
是否人傳人 | 罕見,僅母嬰分娩或輸血時可傳播 | 罕見,僅母嬰分娩或輸血時可傳播 | 母嬰、性接觸、輸血、移植等均可傳染 |
基孔肯雅熱|預防方法
香港本前沒有預防基孔肯雅熱的疫苗或特效抗病毒藥物,因此最佳方法是避免被蚊子叮咬,以及防止蚊子繁殖:
- 穿著寬鬆、淺色長袖上衣及長褲,減少皮膚外露
- 使用含 DEET(避蚊胺)的驅蚊劑於皮膚及衣物
- 清除室內外積水,杜絕蚊蟲滋生(花樽、花盆底盤、冷氣機托水盤等每週至少清理一次)
- 在住所的門窗上安裝防蚊網,或使用蚊帳
- 在夏季及蚊蟲活躍季節外出要格外小心
如從流行地區返港後,應持續兩週使用含 DEET(避蚊胺)的驅蚊劑,並主動留意身體反應
延伸閱讀:【驅蚊攻略】小童如何防蚊?消委會推薦驅蚊劑+家居驅蚊植物!
面對未知的醫療風險,我們除了從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,也應為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做好準備。Avo OutpatientGuard 門診保障涵蓋高達 100 次門診服務,範圍從普通科到專科診療,保障個人突發疾病醫療開支,為你的健康提供多一份保障。
*本文資料僅供參考,如有任何疑問,請向診所或醫院查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