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電療 / 放射治療】副作用有哪些?作用、類型、收費須知
電療是治療癌症的常見方法之一,透過高能輻射破壞癌細胞,以控制腫瘤生長或緩解病徵。然而,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副作用,甚至引發長期後遺症,療程次數與費用也會因醫院和治療設備而有所不同。本文將整理香港電療的常見副作用、療程安排及收費資訊,助癌症患者做出更全面的醫療決定。
電療是甚麼?
電療,其實就是放射治療的俗稱,是癌症治療中常見且重要的一環。大約有 60% 至 70% 的癌症患者,會在不同治療階段接受放射治療(電療)。電療主要分為兩種方式:體外放射治療與體內放射治療。
體外放射治療是最常見的電療方式,利用放射線治療儀器從體外精準瞄準腫瘤位置進行高劑量照射,適合處理範圍較大或位於深層的癌細胞。
體內放射治療則是將含有低劑量放射性的物質,透過針管或導管直接置入腫瘤附近,例如頭頸部、胸腔、膀胱、前列腺或子宮等位置,針對局部癌細胞進行集中治療。
延伸閱讀:【化療】飲食有何注意?認識化療原理、副作用以及紓緩方法
電療作用
根據治療目的,電療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:
1. 根治性放射治療
以消滅腫瘤細胞並達至治癒為目標,常用於鼻咽癌、前列腺癌、子宮頸癌等早期癌症,特別適合腫瘤位於重要器官附近等無法手術的部位。
2. 輔助性放射治療
常與手術或化療搭配,以提升整體療效。一般多用於乳癌、腸癌、肺癌、頭頸癌。
- 手術後:清除殘餘癌細胞、降低復發風險、提高存活率
- 手術前:縮小腫瘤體積,提高手術成功率及完整切除的可能性
3. 紓緩性放射治療
主要針對晚期癌症患者,旨在減輕症狀、提高生活品質。
可紓緩的情況包括:
- 骨轉移引起的劇痛
- 腫瘤壓迫脊髓或氣管
- 癌症出血(如肺咯血)
- 病理性骨折
電療次數
根據香港防癌會的資料,不同類型的電療所需次數如下:
類型 | 療程次數 | 療程長度 | 備註 |
根治性 | 約 30 次以上 | 約 6 週 | 每週五天,每次約 20–30 分鐘 |
輔助性 | 約 25 – 30 次 | 約 5 – 6 週 | 通常與手術或化療配合使用 |
紓緩性 | 不多於 2 週 | 短期性為主 | 視個別情況而定 |
常見電療副作用
電療副作用視乎治療部位及劑量而有所不同,常見副作用包括:
類型 | 症狀 / 情況 |
短期副作用 |
|
長期副作用 |
|
香港電療費用比較
以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肺癌為例,下列為兩間本地私家醫院的電療收費參考,讓患者了解治療開支並做好預算準備。除療程收費外,還需考慮初步診斷、掃描、評估及醫生費用。不同電療機器和技術的價格有所差異,例如立體定位放射治療(SRS/SBRT)多用於腦部或身體局部腫瘤,需高精度定位,因此收費通常較高;軀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(SBRT)針對身體深層小範圍腫瘤,劑量集中,費用亦比一般電療高;而傳統的普通放射治療適用於範圍較廣或腫瘤體積較大的情況,價格相對較低。
養和醫院
10 次療程:由HKD 64,280 起
15 次療程:由HKD 76,930 起
仁安腫瘤中心
10 次療程:由HKD 30,900 起
20 次療程:由HKD 45,400 起
30 次療程:由HKD 59,900 起
患病固然令人擔心,但只要及早治療並積極配合醫生,大部分疾病其實都有很高的康復機會。然而,治療費用往往令患者感到壓力。如果能事先做好醫療保障,便能減輕經濟負擔,讓你更安心面對未來。Avo 癌症保障承保多種常見及高危癌症,並涵蓋原位癌等不同級別的癌症。保障範圍由診斷、檢查、住院、手術到出院後護理,甚至包括同類癌症復發,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援。